多力眼中的“健康观”,健康与美味不是只能二选一

步入七月,大家习惯性地给上半年的生活复了盘:没怎么出门吃大餐,却在家里练出了几个拿手好菜;没机会跳广场舞,但也在瑜伽垫上挥洒了很多汗水;居家的时间变多,心也静下来了,曾

步入七月,大家习惯性地给上半年的生活复了盘:没怎么出门吃大餐,却在家里练出了几个拿手好菜;没机会跳广场舞,但也在瑜伽垫上挥洒了很多汗水;居家的时间变多,心也静下来了,曾经胡乱熬夜点外卖的自己仿佛脱胎换骨,成了健康生活的典范。

经过上半年的特殊时期,相信每一个人都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那些没看完的综艺,不用非得熬夜看完,一刷就停不下来的短视频,其实也没有多好看,它们在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理状态面前,都显得有些次要。

要实现真正的健康生活,一日三餐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它们提供了日常生活的基础能量,也侧面影响着我们的心情。某种程度上,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健康生活的大前提,其中的每一环都值得重视。

01健康与美味,只能二选一?

在中国的饮食结构中,油可以说是中国多样饮食文化的根基,甚至一道菜好不好吃的关键,都在于它是否用了足够多的油。

最典型的例子或许是麻辣火锅。无论你来自南方还是北方,吃着清粥咸菜还是杀猪炖菜长大,它都像是一道魔咒,轻轻松松捕获了所有人的胃口。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锅中不断翻滚的红油,任何食物都能在它的帮助下变得美味,一不留神就会吃下不少热量。

image.png

一顿麻辣火锅的热量,平均下来有2000大卡,这还不算上麻酱、沙茶酱这类蘸料。这样的诱惑还很常见。无论是同样带着强烈味觉刺激,以花椒和辣椒油为基底的水煮鱼,还是用油炸得酥脆,需要蘸糖吃的烤鸭皮,或是各类诸如抄手、炒粉、臭豆腐之类的小吃,我们的日常饮食往往离不开“炖炒煎炸”的烹饪手法,美食背后的精髓往往就是那一勺油。

尤其是当我们去到国外旅游或生活的时候,经常会因为吃不惯冷餐,嫌饭菜没有味道,不得不自备泡面和辣椒酱,以此满足自己的胃口。

image.png

事实上,我们已经养成了对食用油的某种“依赖”,它也带来了不小的烦恼。像一些地区喜欢用猪油炒菜,从而摄入了动物油中所含的饱和脂肪酸,虽然在研究上显示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对生命的威胁不大(如饱和脂肪酸与冠心病死亡率无直接相关),但与摄入不饱和脂肪酸相比,饱和脂肪酸的确对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有影响,它对人体健康存在威胁是学界的共识。

image.png

对老百姓来说,这些研究数据和调查报告也许显得过于学术,说到底,我们更关心的只是油到底该怎么吃才更健康,健康和美味如何做到平衡?

02用油这件事上,存在标准答案吗?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食用油的摄入推荐模式,它并不是从一而终式的单一摄入,而是强调多油脂类型的摄入,要根据制作工艺、烹调方式和各自身体条件等不同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合理用油搭配。

简单来说,大家都知道要选择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油品,以为买了就可以高枕无忧,无论烹炒煎炸都用它。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妥当,因为每类食用油都有自己的烟点,一旦超过就会产生有害物质,不饱和脂肪酸也会减少,如果在爆炒这类需要高烟点的烹饪方式中加入低烟点的油,不但达不到健康的目的,反而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