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油酱
1
时隔两年,小龙坎因“食品安全”问题再次登上热搜。
6.6亿的关注度,各种声音不胫而走。
油水分离器将顾客就餐后的火锅锅底分离出废弃油脂。
通过高温加热,加入辅料制成红油。
这种经过包装后的“地沟油”,就成为了顾客口中的锅底。
不到两年间,榆林加盟门店,已制售超2吨地沟油。
2吨地沟油是什么概念呢?
大概相当于5000瓶可口可乐。
让网络声音持续放大的不仅是地沟油的问题。
事实上,这不是小龙坎第一次出现品牌危机。
两年前,网红火锅店“小龙坎”被曝光存在诸多“猫腻”。
回收“口水油”、客人剩菜、给酸了的肉刷猪血上色……
在吉林长春欧亚店,将客人吃剩的火锅油回收,重新“炼”一下,再次被端上餐桌。
这样的“口水油”成桶成桶摆在天台……
给“酸了”的肉用猪血上色。
在黑龙江哈尔滨门店,还有回收客人剩菜。
在江西南昌店,喝水的杯子和拖把,用一个盆清洗。
根本做不到“消毒”。
长沙门店,台面爬活虫,后厨卫生多项不达标。
南京门店,垃圾桶和未加盖的火锅底料桶并排相放。
关于火锅店“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第一次被曝光。
泸县云锦镇渝味小火锅通过回收小龙坎、蜀大侠的火锅油。
重新炒制后再次卖给小龙坎、蜀大侠火锅店事件。
曾在四川省市场监管局“春雷行动2020”的十大典型案件中,特别提出过。
地沟油沉渣泛起,产业链为何僵而不死?
仅从表面上看,消费者无法区分地沟油与正常油。
即便是资深食客,也很难甄别其中奥秘。
而在店家眼中,这就是“地道”的商机。
只要没人曝光,这个商业模式可以源远流长。
地沟油的重灾区就在餐饮业,重中之重的灾区就在火锅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火锅店的地方或许就有地沟油。
2
“地沟油”可谓是最厉害的黑色产业链之一。
自餐饮业诞生之日起,地沟油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不过当它最初被称作“泔水”时,通常只是用来喂猪。
最近20年才开始给人吃。
“地沟油”主要来自,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饭店的剩饭、剩菜,劣质猪肉等加工提炼出的油。
它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
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城市的下水道成了一些人致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