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公布一份关于“江浙沪儿童普遍暴露于多种抗生素”的研究报告,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这个研究历时1年,对江苏、浙江、上海1000多名 8~11岁在校儿童的尿液检测证实,该地区58%儿童普遍暴露于多种抗生素,而抗生素是源自日常饮食。
这项研究说明,通过食物链,食品中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在人体内是可以蓄积的,从而对人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农作物在长期生长过程中,为了增加产量,多次喷洒农药(甚至不同生长阶段,要喷洒不同的农药),施加化肥,这已经是标准生产流程。这些粮食和蔬果的品质和安全,难免会让人心生疑窦。
2020年6月24日,拜耳制药公司宣布为其收购的孟山都公司支付超100亿美元,以解决关于其除草剂草甘膦致癌的诉讼。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2012年,约翰逊应聘成为美国旧金山北部郊区一所学校的园丁,他的主要职责是除杂草和杀害虫,用得最多的就是孟山都公司的草甘膦除草剂,曾经遇到过两次喷洒草甘膦管子爆裂的意外,弄得满身都是。后来,他身上开始出现疹子,慢慢地全身皮肤都有问题了。
2014年,也就是和草甘膦除草剂密切接触2年后,约翰逊拿到了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书。他当即打电话给孟山都负责消费者投诉和安全的部门主管戈尔茨坦,询问草甘膦是否有致癌风险。尽管戈尔茨坦当时已经知道有学者质疑草甘膦和癌症之间的关联性,但是由于对草甘膦是否致癌有不同观点,戈尔茨坦只告诉约翰逊草甘膦不致癌,对草甘膦有可能致癌的信息只字未提。约翰逊打完电话放下心来,继续使用草甘膦除草,但病情越来越重。
现在约翰逊已经病入膏肓,全身皮肤溃烂,靠妻子打两份零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养家糊口。
关于草甘膦是否致癌,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不大可能”和“很有可能”,戈尔茨坦告诉约翰逊的是“不大可能”。目前没有板上钉钉的证据,证明草甘膦是因,癌症是果。
但现代癌症因果关系不是决定论因果关系(即实验室条件下,控制单变量研究出来的“确凿证据”),而是概率论因果关系,癌症病因很少是单一病因。也就是说,草甘膦不能确定致癌,但增加了致癌风险,也可以算作致癌病因。
法国和英国科学家都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多吃有机食品能降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而草甘膦致癌主要就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普通种植农作物中能发现草甘膦及其主要降解物氨甲基膦酸残留,而有机种植农作物中则检测不到草甘膦残留。这是一个对草甘膦不利的流行病学证据,约翰逊的律师就引用了这个证据。这就是拜耳公司愿意出100亿美元和解的原因(共有 125 000个诉讼,如果每个都败诉,拜耳公司就会破产)。
十几年前我们在一对同卵双胞胎姐妹身上无意中也证明了类似情况。当时我们利用日本一台检测仪检测其他身体指标,发现这双胞胎姐妹俩(当时已经60多岁,结婚后各有自己的家庭),其中一人体内“农药”这个指标非常高,比另一个高很多。当时工作人员就问她有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她说特别喜欢生吃蔬菜蘸酱。我们推测可能她吃蔬菜的时候,没有把蔬菜上的农药残留清洗干净导致的。
不同种植方式生产出来的食物品质存在差异,有机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生物活性、能量与普通食物(使用大量农药、化肥)完全不同,当然对身体的作用也完全不同。
那些说有机食品和普通食品营养价值一样、花钱买有机食品是交智商税的人,实际上是在侮辱大众的常识。
现在农作物大规模种植方式有这种潜在的风险,提醒大家尤其是肿瘤患者应该尽量食用更安全的食物,而有机食品就是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肿瘤患者自然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