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米斛的真品追溯

一、从历史发展、医学中心的转移追溯——黄河流域、中原地区
石斛首出六安,从石斛的自然分布,大别山(及霍山)的地理位置,以及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主流社会的医药发展,石斛首出六安有其内在的历史必然性
霍山,古称

一、从历史发展、医学中心的转移追溯——黄河流域、中原地区
石斛首出六安,从石斛的自然分布,大别山(及霍山)的地理位置,以及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主流社会的医药发展,石斛首出六安有其内在的历史必然性
霍山,古称南岳,自上古以来,到宋朝南迁,北方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霍山在北方之南,才被古人称为南岳,而恰恰就是这一“南岳”孕育了诸多珍贵的药材,霍山石斛(米斛)无疑是其中珍稀的仙草。
其实我们还可以站在一个更高、更广的角度,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以及伴随的经济文化、医学中心的发展与转移来阐释这个问题。
1、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诞生地,广大的中原地区,是华夏文化的中兴之地,差不多从中华文明诞生一直到北宋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政治、经济、文化、医学的中心。而这个中心在历史上主要发生了三次转移:
西晋永嘉之乱后五胡乱华,统治者衣冠南渡,中华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这是第一次比较重大的南迁事件。
唐朝中后期的安史之乱后,北方的胡族攻入中原,唐朝进入战乱和藩镇割据时代,以及之后更为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大量中原人向南方迁移。
北宋末年,金人攻入汴京,史称康靖之乱,统治者衣冠南渡,在杭州建立南宋。中原汉族大量向南方迁移。
经过这三次主要的大规模南移,经济中心最终从中原地区转移到了江南地区。中国医学的发展,也同样有一个中心南移的趋势,恰与经济中心的迁移方向一致。
中医最早的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都是黄河流域文化的产物。此后各代的主要医家以北方人为多,直到金代出现著名的易水学派、河间学派,均对中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与经济中心转移一样,宋朝南渡成为医学中心南移的转折点。宋室南迁使得江南医学日益发达。到元代,以朱丹溪为代表的滋阴派在浙江崛起,影响力逐渐超越北方诸学派温病学派,更是异军突起,成为医学发展的新高峰。地方医学流派中,安徽的新安学派、浙江的吴门学派和孟河医家等也无不属于南方。明清时期的南方,名医辈出,医著不穷,几乎垄断了当时各个有影响力的医学流派。
 
2、石斛使用的中心区域和品种的演变
结合以上大背景,综合在《石斛求真》中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其实石斛使用的中心区域和品种变化均与经济、文化、以及医学中心(下述简称为“中心”)的转移息息相关。
(1)汉代首次提出“石斛出六安”。此时的中心当然在中原,自以霍山石斛(米斛)应用为先。
(2)西晋永嘉之乱(311年)后五胡乱华,统治者衣冠南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此后南北朝梁代的陶弘景整理编著了《本草经集注》(492-500),并首次提到:“今用石斛出始兴”等南方适应石斛的历史。
(3)唐朝大一统,知道北宋,此时的中心仍回到中原,所以淮南地区进贡石斛的占比在75%以上,岭南道也进贡,由此可见,此时的北方使用石斛应该以霍山石斛为主。
(4)南宋(1127-1279年)迁都临安(今杭州),中心转移到江南,此后石斛的使用逐渐转移到使用南方的铁皮石斛为主,《本草图经》提到(1061年)“以广南者为佳”,到了明代中后期“近以温台为贵”。我们称之为“石斛应用史的第一次主要转移”。
(5)当南方铁皮石斛的野生资源也近消耗殆尽之时,金钗花(川石斛)扁填补了空白,加之李时珍先生《本草纲目》的推动,金钗花在明清大量使用。我们称之为“石斛应用史的第二次主要转移”。
(6)当然以上只是大的发展趋势,当野生资源休养生息后,在南北各方本地区域附近,推测还是以使用本地品种为主。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根据历史时间,地域分布,以及医学人物的行医空间对古代医学书籍所列石斛的品种做出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就霍山石斛而言,可以汉代、唐代、北宋时期,以及中原地区著名医家传世的著作为重点。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138199759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