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6月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超2.26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量达581万件……近日,《江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发展研究报告(2020年1-6月)》(下称《报告》)出炉,江门市新会区在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参与直播农产品商品数等方面均位列全市第一。
一组组令人骄傲的数字背后,离不开新会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努力。近年来,乘着“互联网+农业”的东风,新会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大数据项目,全力培育电商人才,让新会区各类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打响,也为新会区的乡村振兴之路添砖加瓦。
A
直播带货打造“爆款”
一款陈皮茶销售逾8万件
“一颗小青柑可以泡上一大壶,有理气调中、健脾和胃等功效。”今年4月2日晚,新会区副区长凌华威摇身一变成为“带货主播”,现身“县长来直播”新会小青柑专场直播间,热情地向全国各地网友推介“网红”茶饮新会小青柑、新会陈皮等新会特色农产品,为直播活动一举拿下2.2万个订单和176万元的在线成交额,收获众多网友点赞。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农副产品市场受到较大冲击,大量农副产品严重滞销,为解决销路难题,包括江门在内的不少城市纷纷试水直播“带货”,为农产品上行打开了新方向。在新会区,这一股“直播带货热”尤为突出。《报告》显示,今年1-6月,江门市参与直播的农产品商品数为3455个,投放率为5.2%;参与直播的商品实现网络零售额8219.4万元,零售量243.6万件。其中,新会区参与直播的农产品商品数全市占比最高,达35.9%,遥遥领先于其它区市。
以凌华威“带货”的新会陈皮为例,今年以来,面对新会陈皮线下营销受阻的困境,新会区努力培育数字农业新业态,探索短视频+直播营销,新会陈皮产品销量出现不降反增。这一发展趋势在《报告》中得到了印证。《报告》显示,今年1-6月,在天猫、京东、淘宝等重点渠道的网络零售量前20名农产品单品中,陈皮茶、陈皮干等产品频繁上榜,其中,在淘宝渠道网络零售量前20名农产品单品中,新会陈皮位列第一;在天猫渠道,新荟旗舰店的一款新会陈皮茶零售额高达140.2万元,售出件数多达83475件。
B
与各平台深度合作
助农产品集体打包“触网”
从“田间”到“指间”,电子商务让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卖出新花样、好价钱。近年来,随着电商的飞速发展,农产品“触电”已经不是新鲜事。在新会,大部分有一定规模的种植户、销售商都已开通自己的网络销售平台,但由于单个种植户、销售商对资源的整合能力较弱,如何将农产品集体打包“触网”、强化品牌效应和提升附加值,成为新会区近年在农业转型升级方面的重点。
早在2016年,新会区便启动了农村电商公共服务站项目,通过“政府+互联网+企业+媒体”的协作运营模式,嵌入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农村金融、农旅结合、返乡创业、文化公益、与社区生活等功能,建立健全覆盖“区、镇、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培育新会区农村电子商务生态圈,实现县域经济互联网化转型。目前,新会区已通过农村信息直通车的优势及供销社的服务网络,逐渐实现“农产品上行”“消费品与农资产品下行”和“农村金融”三大功能,形成双向流通格局。
同时,新会区供销社不断发掘和培育具有故事的农产品,搭建完善迅速的农产品供应链渠道,打通农产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记者了解到,新会区供销社目前已与淘宝、京东、抖音、阿里巴巴、供销e家、鲜特汇、邮乐购、君凯商联网、广东广播电视精选商城等9家大型平台开展深度合作,线上销售龙蟠干菜、小青柑、新会陈皮等优质特色农副产品,为新会农特产品搭建产销“高速路”。同时,新会还充分利用新会供销系统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助农服务综合平台、供销社助农服务中心、新供销商贸有限公司连锁经营店等实体服务网络,带动“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双向流通,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农村实体店,促进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