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从茶树到茶庄,从生产到销售,缺乏标准化,缺乏预见性,所以无法规模化,无法产业化。
这就与现代化的商业思维相背离。在当下的工商业社会规则当中,会显得非常落伍,非常弱小。不用现代的商业规则去经营,这样的企业很难做大。
3提前反思现代化那反过来说,是不是一定要做大呢?做大就代表正确吗?关于现代性的反思,学者们已经做了很多年。(需要强调,我也没有说做大不对。)立顿为什么可以做大?因为它建立了标准。只要按照标准去严格执行,就可以匹配资本进行疯狂扩张,但其中包含着对殖民地的严重榨取。这些因素具备才能有效构建一个资本主义的商业帝国。
历史没有给中国这个条件,中国走不了这条路。所有中国茶企的基因,都是在乡土中国中生长出来的。
七万家中国茶企比不上一个立顿,这背后的逻辑并不是简单的企业问题,还有历史背景问题,更是现代化与非现代化的差异。
非现代化中包含了前现代化,也包含了后现代化。我们把视角拉回到中国茶企:虽然小,但不代表没有生命力,正是这种细微才能深扎入地方之中,深扎入微观的社会生活当中。这些野蛮生长出来的多样性才实实在在地构建了中国茶产业和中国茶文化的全景。乡土中国孕育了各种饱含生命细节的元素。站在现代化进程的视角中,其中很多是落后的,需要被淘汰的,但是在后现代化视角中,这些元素又是解构现代化需要汲取的营养。4后现代化茶人的自我修养我之前说过,像追求产量和茶多酚含量驯化出来的茶树良种,其实就是针对现代化茶产业创造出来的工具。一旦脱离现代化茶产业这个体系,价值就荡然无存了。这就是茶的异化。后现代化不是全面否认现代化,而是强调多样性。现代化的方法是有价值的,也有可存在空间,但需要解构和重构。这就需要谈到茶叶进化论。我不断地强调树型而解构树龄;不断地强调品种而解构山头;不断地强调标准工艺而解构大师手作。我在做什么?就是要把像炼丹一样做出来的茶中神品,一样变得可以复制化和规模化。伟大的文化是让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从容高贵起来。文|茶叶进化论 李扬|茶叶进化论 原创文章|
如需转载请向客服申请并获得授权